原本急救、開刀的醫院,開始傳出音樂、出現畫筆。原本吃藥、打針的病患,開始舞蹈、繪畫塗鴉、深呼吸。 原本邁不進醫院大門的「另類療法」、引不起醫學教育重視的「整合醫療」,這些年,從美國、加拿大,到台灣,登堂入室,掀起革命,也點燃商機。  

    另類醫療的專業,也跟著出現強勁的漲勢。 年底企業大裁員中,眾人心底最大的焦慮,就是工作前途不看好。十月份主計處「就業、失業統計月報」顯示,曾經最夯的金融保險業,製造、資訊通訊、旅館餐飲等行業的雇用人數,比去年同期成長都在二%以下。 只有醫療保健業一枝獨秀,累計至今年十月,雇用人數比去年同期成長四.六七%,是一般行業的二~三倍。物理治療師(六三%)、營養師(五七%)、及中醫師(一三○%)領照人數更高速成長。 從人力市場的供給中,看出台灣醫療市場悄悄長出的新需求:主流醫學整合另類醫療。

    台大公衛系副教授丁志音的研究指出,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曾在一年內使用過另類療法;而且主流、另類醫療混合使用是普遍的現象。 不景氣中,大膽開張的新機構,也說明醫療市場的消費新潮流。 面對另類醫療,「或許我們不相信它,不同意它,但不能忽略它,」余家利說,因為即使在他擅長的免疫與風濕專科,就有很多實證醫學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,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。 教育體系也跟著改變。星期四上午,十餘名台北護理學院運動保健系的大三學生,正跟著兼任教授鄭英吉,學習甲狀腺的反射區位置在足部的哪裡,按摩這個地方能解決哪些疾病,力道、手法又該如何。 這個中國《黃帝經》中曾有記載、古埃及兩千多年前也曾流行的足部按摩,又在街頭巷尾復活。 
    美國最新民調指出,有近四成美國人去年接受過輔助與另類治療(包括草藥、冥想、瑜珈、按摩、脊椎矯正、針灸等)。同樣調查中更驚人的新聞,就是每九個兒童中,就有一人去年接受過另類治療,項目包括針灸、冥想、脊椎矯正等。 迫於市場需求,過去十年來,美國醫學中心與主流醫療中心,紛紛與另類醫療聯手,提供麻醉師加針灸、整脊師在醫院開診的「整合」醫療服務。 因此,儘管面對經濟寒冬,美國醫療保健相關產業的雇用人數,十一月仍增加了四萬多人。 
    另類醫療所以受歡迎,主要原因是病人對主流醫學的失望。 有過動、注意力缺損傾向妥瑞氏症(頭部、身體不自主抽搐)的柯瑞,五歲開始吃藥治療,但愈吃愈糟,抽搐愈來愈嚴重,甚至被帶進精神病院治療。最後,幾乎得了憂鬱症的柯瑞,在另類醫療中心找回信心,抽搐也因放鬆而減少。今天,柯瑞完全不必吃藥了。 連醫生自己,也開始質疑主流醫學的療效。
    疼痛,就是例子。 長期疼痛,是今天全球生產力最大的殺手。統計指出,美國勞工每年因疼痛請假、看病、怠工而喪失的生產力超過六百億美元。腦部科學家指出,受傷會在人腦與脊椎,留下「疤痕」的記憶,即使傷口癒合,疼痛仍然存在。 溫哥華東區的芳香治療師馬琳.史密斯(Marlene Smith),就是治療疼痛「疾病」的高手,也是用精油治療好自己疼痛的案例。 運動之外,她燃燒精油打坐。幾個月後,一天打坐中途疼痛突然就不見了,「因為,我聞到一種香味,讓我完全忘記了疼痛,那種味道的記憶把我的腦子帶到一個完全沒有疼痛的區域去。」馬琳指出,嗅覺是人體最有記憶能力的器官。 這種嗅覺記憶療法,即使針對喪失嗅覺的人也有幫助。 「最近,常常有西醫、護士建議他們的病人來看我,」馬琳的店Essential Oil Techniques雖然在不算熱鬧的溫哥華北本那比區,但今年業績成長卻高達四五%。目前芳香療法證明最有療效的,還是針對病毒引起的疾病(例如感冒),以及疼痛的治療。 
    健康靠自己,是許多忙碌現代人的深刻體認。愈來愈多人尋求按摩、推拿、冥想、瑜珈,來改善自己的健康。而一般規律的運動,從太極拳到慢跑、健走、騎腳踏車,也在這波不景氣中成為新的風氣。 愈來愈多人重視另類、整合醫學的自然療癒風潮,已經給主流醫學帶來反省。 「未來醫師是服務業,」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很直接地說。未來的醫師要更人性化,將病人當作朋友的方式,思考怎樣讓他更舒服。在這樣的前提下,就可能必須結合不同的專業和治療。 耶魯大學醫療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卡茲(Katz)指出,另類醫療愈來愈受重視,說明醫生要更了解另類療法的可能性與限制。 「因為未來我們必須給病人這方面的建議,」他說,「醫生病人,都該對另類療法抱持更開放的態度。」

資料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1216/122/1ba8w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xchwt0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